CFA 备考穷人版攻略:用最少的钱撬动最硬的证书
作为曾在备考时算着硬币买咖啡的过来人,我太懂那种既想考 CFA 又怕被高昂成本压垮的纠结。其实只要找对方法,不用啃面包省钱,也能体面地走完备考路。
报名费是绕不开的支出,但早鸟价能省下近千元。每年 2 月、8 月开放报名时,第一阶段费用比最后阶段便宜 30%,定个闹钟抢早鸟名额,相当于白赚一套复习资料。如果实在凑不齐,可选择分期付款,GARP 协会支持 Visa 分 3 期,年化利率不到 5%,比借网贷靠谱得多。
教材没必要买 可以购买几百的网课那些课程都是有讲解的。官方强制绑定的 eBook 其实包含核心内容,打印时选择双面黑白模式,再去拼多多买个 10 元的活页夹装订,成本能压到 50 元以内。notes 之类的辅导书不用追新版,找前一年的电子版足够用 ——CFA 大纲每年变动不超过 15%,花 20 元在咸鱼买份 “考纲变动对照表”,重点看新增内容即可。
学习资源完全可以零成本拼凑。B 站有大把免费的基础课,还有一些机构会放出试听课,足够覆盖 60% 的考点。遇到难懂的定量分析章节,去 YouTube 搜 “CFA Level 1 Quant”,印度教授的讲解虽然口音上头,但推导过程比教材清楚十倍。组队拼一个 “CFA 考友群”,每人轮流买一份题库,用微信文件传输助手共享,人均成本能降到每月 5 元。
最花钱的其实是时间成本。与其省了资料钱却浪费三个月,不如把精力聚焦在核心得分区。财报占 20%、 ethics 占 15%,这两块性价比最高,用官方教材反复刷真题就够了。那些占比不到 5% 的冷门章节,比如对冲基金策略,考前看*笔记就行,没必要死磕。
我当年用这套方法,三级总支出不到 5000 元,比平均花费低了 70%。证书不会因为你花的钱少就打折,真正值钱的是那些在图书馆啃书的深夜,和把咖啡钱换成打印纸的决心。毕竟,能笑着考完 CFA 的人,从来不是靠钱包厚度,而是靠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的智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