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近年考试趋势和教材结构划分如下(供2025年备考参考):
一、核心重点章节(分值占比约60%-70%)
审计基本原理
分值占比:15%-20% 重点:审计目标、审计风险模型(重大错报风险+检查风险)、审计证据(性质与获取程序)、审计工作底稿。
题型:选择题+简答题高频考点。
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
分值占比:15%-18% 重点:了解被审计单位内控、评估重大错报风险、应对措施(实质性程序/控制测试)。
关键:结合实务案例(如收入、存货等循环的风险识别)。
审计抽样
分值占比:8%-10% 重点:抽样方法(属性抽样/变量抽样)、样本量计算、抽样风险。
各类交易与账户的审计(如收入、存货、货币资金)
分值占比:12%-15% 重点:收入确认舞弊风险、存货监盘、银行存款函证程序。
题型:综合题必考(如收入虚增、存货舞弊案例)。
审计报告
分值占比:10%-12% 重点:非无保留意见类型(保留/否定/无法表示意见)、关键审计事项、强调事项段。
二、次重点章节(分值占比约20%-30%)
职业道德与独立性 分值占比:6%-8%
重点:独立性威胁(自我利益/过度推介等)及防范措施、保密义务。
集团审计与特殊项目审计 分值占比:5%-7%
重点:集团审计责任划分、关联方交易审计、持续经营假设。
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分值占比:4%-6%
重点:IT一般控制与应用控制、数据分析工具运用。
质量控制 分值占比:4%-5%
重点:事务所层面质量控制(业务承接/监控)、项目组复核。
其他鉴证业务(如内部控制审计) 分值占比:3%-5%
重点:内控缺陷评价、鉴证报告类型。
三、备考策略
抓大放小:优先掌握风险评估与应对、收入/存货审计、审计报告三大板块(占分超40%)。
案例导向:综合题常以“舞弊风险识别+审计程序设计”为主线,需熟悉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》核心条款。
新增热点:关注数字化审计(如区块链技术影响)、ESG审计等前沿内容可能纳入新考纲。
分值分布特点 选择题(50分):覆盖全教材,侧重基础概念(如审计证据、抽样方法)。
简答题(35分):聚焦职业道德、质量控制、审计程序(如函证、监盘)。 综合题(15分):必考“风险应对+审计报告”,需跨章节整合知识。
提示:近年考试更强调“职业判断”,死记硬背得分有限,建议通过真题训练培养审计思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