融跃ACCA学员Talk | SBL备考心得分享!

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位学员的SBL备考心得,希望Stanley的分享可以帮助到正在努力备考的你,加油!


关于考英语


PART ①

考“切题”


SBL有一半是考察商业思维、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,而另一半就是在考英语。


如果你无法读懂题目的背景,无法理解考题的侧重点,就没办法使你的答案“切题”。


如果你的答案偏离了题目所问的核心,即使你把知识点背的一词不落,可能也拿不到多少分数,这是我觉得SBL的第 一“难”。


所以,在平时做题时注重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,好好地审题。


做真题和实际考试时,你往往很难把背诵的知识点“生搬硬套”进去,需要你组织语言,围绕题目所问的中心点,结合案例不断分析、一步步地延展开来。


PART ②

考“词句”


ACCA考试,你的竞争者中,英语好的小哥哥小姐姐非 常多,没有必要强拼英语的积累,而是用一些简便的方法快速提高。


比如,“important”这个词,考试中会用到很多次,但是一段话里如要避免让它重复出现,可以用“indispensable”、“vital”这样的词替代。这种词着重记忆1-2个就够用。


此外,当你引用案例中的一些话语,不能大篇幅地摘抄,而是要边引用边加入自己的分析;


同时还要对案例中的原话进行适当地paraphrase,这样会有助于你拿到professional marks.


考商业思维


PART ①

考“模型”?


这里打了个问号,就是因为,我在2022年3月的考试中,几乎没有用到任何一个模型。


有这种感受的绝不是我一个人,很多考生都有这样的反馈,很多人会担心,“一个模型都没用到的话,是不是说明自己答得不好?”——绝不是。


模型的学习是毫无疑问有必要的,有助于培养商业思维,而考题让你一个模型都用不上,也是考官的“煞费苦心”。


因为,把模型生硬地套进你的分析中,不仅容易使答案不切题(前面有提到),还显得你把知识学得比较“死”。


当然,如果你发现,某道题目的题干就很明确让你使用哪个模型,自然是要果断地用起来,但目前的SBL考题,这种情况已经比较少见了。


PART ②

考“对某个行业的insight”?


这是很多小伙伴比较怕的,如2022年3月的真题,题目背景是游船行业,对于这种行业,大部分考生只有大致的概念,除非从事过这个行业的工作,不然怎么可能有很深的见解。


事实上,ACCA并不会深度考察考生对某个行业的理解,而是希望考生以题目给到的信息为基础,结合考纲内的知识点,组织语言,给出合理的答案即可。这里必须提到,不要用太多的“发散性思维”!


有小伙伴想法比较多,或者恰好很熟悉案例中的那个细分行业,就进行一些他自认为很合理的分析,但延伸的太多,不仅耗完了时间,也拿不到多少有效分数。


案例的那一篇文章,一份会议纪要,一个方案或者一篇报道,在这些“一亩三分地”上结合所学知识好好地“耕耘”,就足够了。


说说自己&职业规划


我学生时代曾经拿到雅思7.5分,研究生是在美国读的,这给了我不错的英语基础。


ACCA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给考生搭建了不错的知识体系——假如你不是商科专业,ACCA能给你不错的财务和商业思维基础;


假如你是商科专业,ACCA能帮你强化专业知识,还能对你的职业生涯提供助力。价值之二是,它和CMA、CICPA、USCPA产生了一种差异化。


CMA是管理会计的明珠,与ACCA侧重点略有不同,CICPA的考生,实际上有很多英语特别差的人,他们几乎考不了英文考试,所以ACCA相对于CICPA建立了一个”barrier”;


尽管我已经通过CPA6门,ACCA的考试依然能“equip me with an English highly-prestigious accounting certificate”,这一点,已经考过CPA的小伙伴可以体会一下;


而USCPA,主要还是在美国本土及美资企业中更受认可,当然,对于要在或已经在美国上市的企业,也非 常看重USCPA人才;


但是就我个人的样本而言,外企中有ACCA的财务人才还是更多,这当然也和ACCA长久以来的高口碑和在中国市场的宣传有关。



Anyway,祝融跃的小伙伴们在ACCA的征程中都能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!